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xwdt/171005/5740834.html人类对机器人是有多爱。
机器人承载着科幻曙光和末日想象,集生与死于一身(完美诠释见奈飞《Love,DeathRobots》)。
AH上市的手术机器人仅有两家,但已散发出死亡气息,天智航不排除触发退市条件。而在一级市场,各个细分赛道上手术机器人浩浩荡荡,内卷大战不远矣。
国内企业在商业应用层面的模仿追赶精神,令人折服,即使是手术机器人这种前沿领域,也能一把干到过剩。
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01
退市梦魇:最前沿也最拉胯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自上市之日起第4个完整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天智航是以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获批上市的,并没有4年免死金牌。只要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触发退市条件。
天智航暂时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今年Q1营收断崖式下滑,仅有万元。公司解释称,由于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造成骨科手术机器人装机验收工作的延迟,未能按计划在报告期内确认收入。但是这个理由不完整,Q1应收款项为万元,环比下滑45%,存货+合同资产万元,业务清淡。
令人窒息的真正原因不是疫情,而是在内外部状况皆有改善的情况下,骨科机器人销售量和手术量仍然没能上去。
天玑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和一次性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耗材首次纳入北京医保支付范畴,年10月23日开始执行,其中,“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费用为医保全额报销,“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费用为医保报销70%。
与强生公司共同研发的天玑脊柱机器人创新解决方案去年11月底获批,光学跟踪系统可实时监测患者微动,配合机械臂更为精确的定位和稳定执行,能帮助医生更精确置钉,同时可视化的导航可全程追踪植入物,减少辐射暴露为医生带来的危害。今年Q1,天玑脊柱机器人创新解决方案正式上市,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实现应用。
升级产品“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国内版,年2月获得NMPA核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上市销售,国际版取得CSA认证证书,为进入欧美市场打下基础。
年、年和年,天智航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确认收入的销量分别为16台、20台和41台,产能利用率仅为24%、10%和18%。年销量为30台,产能利用率15%。
5年稳中向好,仍然原地踏步。
现有台产能,利用率处于低水平,天智航还将上马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项目,新增台产能。定增募集资金被迫从13.4亿元节节下调至3.7亿元,而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及智慧医疗中心项目总投资11亿元,资金缺口达7.3亿元。天智航现金储备为3.55亿元,还要被每年1亿元左右亏损消耗,到底如何完成扩张任务?
骨科手术机器医院,天智航华东华北地区收入占营收比重44%,Q2受到疫情影响更大。原本清淡的业务雪上加霜,天智航全年达成1亿元营收存在悬念。
科创板生物科技退市第一股的梦魇,挥之不去。
年医疗机器人行业融资情况据数链产业生态
02
内卷大战:机器蚁群的互撕
直觉外科(达芬奇手术机器人)0年上市以来,涨幅超过倍。前有大象做示范,在资本推动下,国内手术机器人公司如同蚁群一般冒出来。
年,32家医疗机器人融资,其中术锐技术、精锋医疗、长木谷、梅奥心磁一年内2轮融资,柳叶刀一年内3轮融资。
年前4月,14家医疗机器人融资。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年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亿元(按出厂价计算)。按照雨后春笋的生长速度,届时国产手术机器人公司至少50家,平均每家分得5.3亿元,但这种线性外推仍然过于乐观。
截至年9月30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安装台数为台,占全球安装台数的61.4%。预计未来5年,以达芬奇为首的外资机器人依然是市场领导者,至少占据国内50%以上市场份额。
年,国产手术机器人平均市场份额略超2亿元,甚至难以覆盖研发开支,互相撕咬的画面感呼之欲出。
手术机器人5个细分赛道年市场份额:腔镜手术机器人60%,骨科手术机器人12%,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3%,其他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25%。
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空间最大、商业化最成功,为头部公司布局主阵地,国产品牌包括微创机器人、威高手术机器人、精锋医疗、术锐机器人、康多机器人、康诺思腾、博恩斯、科智星。
骨科手术机器人国内发展最早,内卷最早。多家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脊柱类获证厂商有美敦力、捷迈邦美、鑫君特(年获批)、铸正(年获批)。关节类获证厂商有史赛克、微创医疗(年获批)、骨圣元化(年获批)、键嘉(年获批)、和华瑞博(年获批)。
泛血管手术机器人,可能成为冠脉支架集采后的下一个创收点,人头攒动。外资品牌有西门子CorPathGRX、法国Robocath-R-One(微创机器人合作伙伴)、强生SenseiX2,国产品牌有“鲁班”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唯迈医疗ETcath血管介入机器人、润迈德医疗、梅奥心磁Titian“提香”机器人、奥朋医疗ALLVAS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爱博医疗心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汇禾医疗介入手术机器人、心玮医疗介入手术机器人。
微创医疗预计机器人业务年-年实现盈亏平衡,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国产替代前路坎坷,但注定有少数头部公司会突围而出。
微创机器人:全球唯一布局五大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年亏损5.84亿元。年销售费用同比增加.5%,存货1.10亿元,固定资产(物业厂房及设备)3.61亿元,提升.6%,万事俱备,只为量产。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今年1月获批,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4月获批,商业化元年能否放量,将成行业风向标。
威高手术机器人:威高集团旗下子公司(与上市公司无关),推动妙手-S腔镜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可完成直径1mm以下微细血管的剥离、剪切、缝合和打结的手术操作。去年10月26日,腹腔内窥镜手术设备获得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家获批上市的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打破外资品牌技术垄断。
精锋医疗: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同时掌握单孔手术机器人及多孔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公司,进展最快的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完成适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注册临床试验,上市申请年1月获受理。共经历6轮融资,累计金额近20亿元,正赴港上市。
术锐机器人:研制入腹切口国际最小、综合性能国际前列的SURS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医院,完成国产单孔机器人首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正加紧推进单多孔模块化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临床研究,志在打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市场垄断。
康诺思腾:成立仅2年,完成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开发,将快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去年11月B轮融资5亿元,引入美团、礼来亚洲基金。
康多机器人:康多系统腔镜手术机器人,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机械臂系统摆位灵活,共具有11个自由度,两条器械臂可以装配15-20种末端手术器械。
元化智能:全资子公司骨圣元化核心产品是全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可以辅助医生完成膝/髋关节置换、创伤、脊柱各类骨科手术,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今年4月获批上市。
键嘉机器人:项目脱胎于国家计划,核心技术团队来自清华大学智能与系统国家实验室,骨科临床专家参与一线研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ARTHROBOTHIP今年4月获批上市,填补国内空白。基于同平台研发的ARTHROBOTKNEE膝关节置换应用也有望于今年获批上市。
长木谷:一年内完成2轮共6.6亿元融资,推出关节置换智能解决方案AIJOINT系统,覆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翻修手术、膝关节单踝置换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膝关节翻修手术,多项产品进入临床注册阶段,成功辅助医院上万例关节置换手术。
柳叶刀机器人:全球唯一布局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口腔种植以及血管介入四大手术赛道的机器人创新公司。去年下半年连续完成3轮融资,主要用于支持3款手术机器人的注册临床。
柏惠维康:年4月,“睿米”(Remebot)成为国内首家获批上市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年3月,RM-型睿米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批上市。年,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瑞医博”获得NMPA认证,成为国内首款口腔领域手术机器人获批产品。
唯迈医疗:年10月,ETcath血管医院完成首例PCI手术,实现高精度导管导丝仿生学推送、导丝触觉感知、多类型导管控制、3s无菌盒快拆的关键技术突破。
润迈德医疗: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预计3年内实现市场化落地,有望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覆盖冠脉介入手术全流程的创新产品。
奥朋医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已成功完成全流程冠脉(PCI)手术、主动脉覆膜支架介入、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手术,预计明年完成注册程序。
03
超前寂寞:耕作贫瘠的热土
卡脖子侮辱性有多强,听达芬奇告诉你。
6年,北京医院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长达15年没有本土竞争对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大陆的销售价格均较全球平均价格有较大幅度提高,单台售价约0万元~万元,机械臂耗材单把售价约5万元,一次手术使用3-4把,使用10次后需强制性更换,折算后单次手术耗材价格约为1.5万-2万元,每年维护、保险费用约万元,最终导致开机费高达3万—6万元。
国产手术机器人是一种超前的产物,诸多条件还不成熟,加上外资品牌的碾压,其实是在开垦贫瘠的热土,没人指望会尽快盈利,甚至实现规模化销售也是一种奢望。
临床刚需。医疗机器人尚无法全流程、全自动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仍需要医生介入。医疗机器人技术进化分为6个阶段,当前处于机器人辅助(第二阶段)向任务自动化(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仍属于可有可无的产品。国家药监局并未核发直接使用“机器人”命名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生对常见疾病已制定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固定术式,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对既有的操作规程的挑战,原本已熟练掌握现有手术技巧的医生,可能对手术机器人接受度不足。主要市场驱动力不是临床刚需,而是医疗机构对新兴技术的储备和培育。
支付能力。天智航年骨科手术机器人销售均价.34万元(出厂价),医院的难点最主要的是成本,设备终端价万元左右,医院购买骨科手术机器人后,还要配别的设备,如C臂,医院配备下来至少0万元以上。这样的资金成本,医院还是有一定的压力。手术机器人终端中标价格超过万元,将被纳入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制度管理,需取得配置许可证,增加流程环节,拉长销售周期,并有审批被否决的风险,而且一定期间内在特定区域的销售数量和在国内的销售总量将受到限制。对患者来说,手术机器人仅起辅助作用,收费却可能是传统手术模式2倍以上,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单次手术费用,比传统腹腔镜手术高出3万元左右。除北京外,目前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费用多数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需要完全由患者自行承担。国家医保局、卫健委于年3月底正式发布的《关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收费原则作出规定,要求不单独设立收费项目,以传统手术价格为基础按比例加收。背后的逻辑是,人工关节带量采购之后,价格大幅下降。但如果手术机器人价格过高,可能会抵消带量采购所带来的效果,所以要有所限制。
国产差距。关键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天智航为确保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具备影像导航的精确性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稳定性,光学跟踪相机和机械臂最终来源于加拿大和丹麦,年、年和年,两项原材料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35.75%、32.61%和35.74%。骨科手术机器人中,特别是具有力感知、力反馈功能的机械臂,受高性能电机和减速器、关节内力矩传感器的限制,进口依赖度非常高。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底层核心元件(视觉成像芯片、微型直流精密电机)和高性能原材料(高强度航空铝、超硬医用不锈钢以及高韧性聚氨酯封皮)仍需依赖进口。威高妙手-S腔镜手术机器人,主操作手采用美国SensAhle公司研发的PhantonDesklop(串联力反馈设备)。
研发费用。手术机器人研发是吞金巨兽。年至年,天智航研发费用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3.55%、54.53%和70.37%,现金消耗量越来越大,年度研发人员平均工资高达54万元,同比增长48%,机器人测试技术服务费、样机材料费昂贵,同比增长40%。精锋医疗年、年分别净亏损万元、3.5亿元,而研发开支分别占73.9%和63.5%。微创机器人年研发投入3.93亿元,比上年增加2.57亿元。手术机器人对研发环境的硬件条件要求高,经历原理样机、工程样机、生产样机多个阶段,所占面积较大,需配备X射线和屏蔽实验室、复合手术室,研发过程中高精密研发设备和工装较多,试验空间、医疗环境洁净度、保密性、稳定性应达到较高标准。在基础研究中,机器人核心部件机械臂的高精度协同控制算法、零配件选型和构型设计具有较高的研发难度,光学跟踪相机在长期使用中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客观上需要元器件品质、工艺要求方面持续试验,进而存在研发周期延长,甚至研发失败风险。
微创机器人、精锋医疗作为国产机器人之光,一度给人媲美达芬奇机器人的幻觉。
其实,技术差距至少有10年,撼动外资品牌势力、改变医生使用习惯,还很难。
精锋医疗遮遮掩掩,自称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的临床表现出色,在头对头比较中所展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劣于全球领先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系统。准确的表述是,MP的有效性非劣于达芬奇Si手术系统。
还是微创机器人老实,“根据主要有效性终点结果(即手术成功率)数据,图迈所展示的有效性结果不劣于达芬奇Si。”
达芬奇Si是什么概念呢?9年推出的第三代产品。
今年一季度,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收入4.28亿美元,仪器和配件收入8.1亿美元,另有服务收入2.49亿美元。耗材和服务收入占比超过70%。
这被称为剃须刀+刀片商业模式,但国产企业处于技术弱势,还没有能力享受。
年,天智航配套设备及耗材收入万元,技术服务收入万元,合计占营收比重仅为19%,而且配套大部分不是自主研发生产,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脊柱骨科手术台来自于外购,所以毛利率低至15.5%,营业成本万元,直接材料成本占比99%。
即使是少得可怜的业绩,也掺有水分,年至年,天智航计入当期损益的*府补助金额分别为万元、万元和万元。
手术机器人暂时不是一门好生意,但谁又能拒绝未来?这条国产替代之路将最为曲折,商业化放量成为最重要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