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以为魔幻的终于要过去了,大J中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pf.39.net/xwdt/180102/5972921.html

不到最后不揭谜底

11月5日,第一轮国采出了结果,落下帷幕,与年相比,年量采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

美敦力和波科中标的三款支架,都是上市十几年的旧支架,这几家厂家的新支架在集采价格宣布的同时从中国退市,所有新研发的能够抑制血管内皮化的药物,更好的支架结构,更好贴壁效果的支架,因为研发成本和前期上市的成本,在中国再可能没有机会上市。

当然冠脉支架的使用是在冠心病手术治疗阶段,雅培、波士顿科学等多家国外厂家已将战略重心和营收结构迅速往前移,调整到了冠心病的前端检测、影像设备等领域上。

同时也将冠心病人支架手术中使用的“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等相关设备引入国内,辅助心血管医生作精准诊断。

11月2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出红头文件《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

《通知》显示,明确第二批医用耗材集采品类将扩充至6类,包括人工膝关节、人工髋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等,涉及产品信息1万余条,具体到规格型号约32万条;并要求各省要在12月31日前完成第二批医用耗材清单与本省平台医用耗材的对比关联工作,并完成年数据上传,年2月28日前完成历史数据的补传工作。

可以看到,量采将对行业生态格局带来重大改变,一部分企业会消亡,一部分企业会发展。

问题的核心在于产品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带量采购后就会产生较大风险,产品结构比较丰富,就有更多的资源,抗风险能力也就较强。

对经营企业而言,量采产品终端价格降幅90%+,中间流通环节利润和费用被压缩到极致。

经营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有两个方向:

一、继续从事该产品的经营,成为或大或小的配送商、服务商、或者转为厂家控股公司,结合二票或者一票制的各个环节,有体量就有空间,但过往的好日子已经不再。

二、抓紧时间布局,利用终端的资源,代理或者入股其他产品线,因为赚钱要趁早,趁着还有时间的时候。

对生产企业而言,国家级的带量采购一定要中标,一旦落选就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全国销量可能大幅下降,需要面临着战略的调整。

不然就要趁早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放弃幻想,真正走到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上来。或通过苦炼内功,自主研发具有独特的产品;或通过高瞻远瞩的资本规划,并购有发展潜力的标的。

具体以骨科生产企业举例,有三大方向:

一是“顺应趋势”,拥抱创新数字化大潮,这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是划时代的变革,相关企业也做的非常成功。比如长木谷,就是一家以AI为核心驱动的骨科智能化公司,产品包括AI智能3D手术规划,3D打印手术导板,手术导航,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全套骨科化产品线。实现骨科手术的精准化,智能化,标准化,为患者带来获益也提升了医生的能力和效率。

二是“逆流攻坚”,攻克器械领域真正的难关——材料学,真正实现上游材料的国产替代,在上游材料实现自主可控后,在成本上就具有巨大的优势,从而无惧量采的寒冬。例如国内的安颂科技就已经攻破了长期垄断关节的陶瓷材料的赛琅泰克公司的技术。

三是“合纵连横”,就是企业间抱团取暖,兼并融合,减少低层次同质化的竞争,汇聚彼此的优势,整合市场份额。短期来看,集采会对价格造成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有机会让更多的患者有能力负担骨科手术,市场的渗透率会得到提升,在中国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下,相信行业经过调整和整合,未来的骨科市场仍然值得期待。

小编感叹:

凛冬已至,谁能够独善其身?

最近与朋友聊起,原以为20年大家顺利存活下来了,没想到临近12月了,大J亚太中国区大动荡,部分同事已经在变动,看官们想必也听说了吧。这动荡会持续多久,带来多大范围的影响,与小编一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