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均降价80,骨科关节集采给医药器械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https://m.39.net/pf/a_4302821.html

谈骨科关节集采

先来一段新闻报道对于人工关节集采的背景介绍,“人工关节集采产品范围为髋、膝关节产品,其中髋关节按股骨头和髋臼衬垫的材质不同分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3个类别,膝关节作为1个类别开展采购。髋、膝关节产品首年意向采购量共54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按年采购价计算,公立医疗机构人工髋、膝关节采购金额约亿元,占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的10%以上“。

我们大致记住了几个名称和几个数字,产品是髋关节(陶-陶、陶-聚、金-聚)+膝关节,采购数量54万套,行业终端规模亿。

然后我们看流传出来的集采结果,并进行分析。官方只公布了拟中选企业名单,具体价格情况都是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具体结果见《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

部分内容

集采规则见《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公告》

一、骨科关节集采结果

1、中标价格:陶-陶均价、陶-聚均价、金-聚均价,膝关节均价

2、竞争激烈度:由于规则淘汰制相对宽松,几大品类都有较高的中标率,陶-陶8进7、陶-聚10进10、金-聚9进8,膝关节10进8。

二、集采对于行业的影响

针对集采结果,我们重点分析A组情况,毕竟50多万套采购量中大部分都分给A组,中标企业也都是行业主要玩家。

1、降价幅度低于冠脉支架:大家之前都活在冠脉支架93%的降幅阴影中,而这次平均80%的降幅,竟让人有种集采结果好于预期的感觉。的确,如果真的是降价93%,意味着降价后的价格还要再砍60%。所以,骨科关节降幅比冠脉支架集采要缓和。

2、行业规模变化:原来的口径大约是行业80万台手术,终端亿左右规模。但这次拿出来集采的大约50多万套,多亿规模的盘子。给到A组的44万套,实际中标企业对应采购量是接近40万,采购额接近30亿。当然还存在一些非中标市场,包括集采范围产品的10%非采购量,包括半髋、翻修等等。所以,现在看这轮集采下来整体骨科关节市场大约在40-50亿级别。终端规模看,骨科关节从大行业变成中等行业,但比冠脉支架行业还是要好的,后者变成了10亿规模级别的行业。

3、A/B组导致格局分层:按照规则的分组保量的规则,虽然分组规则保证中标B组有一定采购量,但也限制市占率提升,就会出现A组大企业越强,B组小企业越弱的趋势。

4、集采对销售体系的影响:在冠脉支架集采时,就说过了经销商制下产品集采的影响,简单结论是行业终端规模大幅缩小,代理商影响最大,生产厂商看集采后价格和出厂价比较。骨科关节集采结果看,集采价格基本就是压着出厂价,对于企业报表收入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考虑与代理商利益重新分配,由于骨科的服务属性,可能生产商会再让些利益给代理商。

三、集采后时代的市场格局

把不同种类髋关节的A组采购额合并计算得到的各家市场份额就是下面这张图,国产和进口品牌各占半边天,除了个别未中标企业外,大部分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大。譬如爱康之前给大家都公司市占率也是十几个点。

膝关节A组中春立和威联德未中标,整体膝关节中标采购额大约10亿出头规模,其中A组企业集采后的市场格局如下,也是进口和国产都有,其中进口市场份额占比65%左右。

四、集采后时代的行业驱动力

1、集采分组确定采购量后,市场份额相对固化。从集采结果看,行业实际一半以上销量已经确定,标外市场中,大家可以去竞争非集采量部分,也是改变各家市场份额的最后必争之地,但A组集采量大的企业具备惯性优势。预计没纳入集采的半髋、翻修等产品的价格应也会随之降价,而也不会出现倒挂。

2、进口替代逻辑是否还在?这轮集采比较意外的就是进口品牌积极应标,并没有出现外企大范围丢标的情况,而结果看就是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完全处于同样价格带,甚至部分产品的部分进口品牌价格低一丢丢。那么在骨科关节是否已经达到冠脉支架行业成熟度是个关键,冠脉支架领域医生真心觉得微创支架已经不弱于进口品牌。

那么骨科非标市场中,同样价格的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医生如何选?认知驱动,还是费用驱动,集采后时代还有多少费用,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3、价格降低带来的治疗渗透率提升:骨科关节每年的自然增长大约在15%,和老龄化有关,和更多人选择关节置换有关,而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的确有助于治疗需求的快速释放,或者说人工关节能用尽用。本来问了问小伙伴,冠脉支架集采后的销量弹性,但是现在冠脉支架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