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两次股骨头置换,摔倒后再疼痛,髋关 [复制链接]

1#

乔阿姨,今年81岁,她15年前因为跌倒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做了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手术后一直都能自己行走。5年前,又因跌倒致右侧股骨颈骨折,又被做了右侧股骨头置换,康复也较快。最近5年都能自己行走及生活自理。

她一月前走路上台阶时摔倒,当时马上感到左侧髋关节疼痛厉害,在家卧床休息一周左侧髋关节疼痛都不缓解,医院急诊,拍片,耻骨骨折,左侧股骨上段骨折。鉴于老人年龄较大,医院骨科条件有限,损伤后三周转入我院。转运来后,病人左侧下肢卧床转动时仍然剧烈疼痛,病人的髋关节假体松动了。

诊断:1.左侧股骨近端骨折,股骨侧假体松动(温哥华分型,B2型);2.骨质疏松症并左侧耻骨骨折;3.高血压;4.其他并存疾病……。

入院后完善检查及调整用药,控制围手术期风险。.06.09完成左侧髋关节置换返修手术。

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医疗风险临床较常见,如何降低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医疗风险,是临床骨科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分析存在的风险问题,明确各种风险因素,尽可能降低老年髋部围手术期的医疗风险。

髋部骨折对老人生命的危害最大,伤后前6个月死亡率较高,1年的死亡率约是12-36%,而髋关节置换二次后再跌倒再返修的围手术期风险比初次手术更高。随着目前内固定,关节假体更新和治疗方法等的改进,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下降明显,但是病人及家属对医师的要求更高了。

决定做髋关节返修前,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1、手术时机

通常认为髋部骨折手术宜尽早进行,有人报道有1~2种并存症的患者(相对健康者)于24小时后手术,其1年后病死率为15%,而于24小时内手术者为3%;有3种或3种以上并存症,24小时后手术病死率为22%,24小时内为33%。

认为相对健康者应尽早手术,反之应适当延迟。对于合并有多种并存症的髋关节骨折治疗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理论与伤害控制理论有时相冲突。

2、手术耐受性的评估

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伴发疾病增多,伴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数量同术后的死亡率直接相关。高龄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必须小心评估。

美国麻醉师学会(ASA)将病人按身体情况分为五级:一级病人危险性最小,70岁或以上病人不包括在此级;二级病人有轻的全身性疾病;三级病人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四级病人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对生命经常构成威胁;五级属于濒临死亡的病人,不论手术与否,预计不超过24小时。它是评价术前状况的基础,也是反映死亡率的最好标志。此外,还需要特别重视心脏科情况,术前重视恶性心律失常!

3、手术方式的选择

一般主张快速、简洁、稳定的手术方式,也需要平衡各种手术方式利弊。如股骨侧严重骨质疏松时,使用骨水泥假体固定有引起肺栓塞及心/脑梗死的风险。而新产品的了解及使用,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治疗质量与缩短手术时间。

4、医疗技术

医院的技术平台、主刀医师及团队的素质、每年的关节置换返修手术台次等因素可能都与成功率相关。

5、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要到位

外科领域医患双方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医患纠纷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凡事各自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只有进行适时的“换位思考”,才能相互理解和宽容。医生不妨积极地进行健康宣教、沟通病情及病人及家属的期望值,对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告之病人及家属。病人以及家属也应该认真听取医生的指导建议。

6、手术的风险、术前告知

医生在术前应该告知病人及家属术中及术后的各种可能。髋部骨折后,如果身体条件容许,医师此时可推荐病人适宜做某种手术,而不应该“引诱”病人去做手术。

7、多学科专家组诊疗模式的应用

以病人为中心,多个学科共同参与诊治过程,促进学科间交流,增进学科间了解,可以制定出最适合病情的多模式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8、一定程度的防御性医疗

防御性医疗是医务人员应对新时期嬗变医患关系的自我保护行为。对于病情麻醉分级特别重,如ASA分级4级,经济能力差,病人家属期望值特高等等,需要慎重处理。防御性医疗行为反映了医务人员为了减少医疗风险,保护自我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有待于今后各方面重视及和谐社会关系的发展。

9、姑息医学

是对患有活动性、进展性的晚期疾病和生存期有限的患者的研究和管理,其关怀的焦点是生命质量。如果多学科会诊确实风险极大,病人及家属又不理解,或者其他社会因素的限制,对病人实施姑息性治疗如牵引或制动等,可减少医疗的纠纷及风险。

我们做髋关节返修前,注意了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