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最后一公里在争议思 [复制链接]

1#

《科创板日报》8月21日讯(记者徐红)“听听怎么融合”,就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的前一天晚上,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条有关大会医疗机器人分论坛的消息,并同步写下意味深长的这几个字。但实际上,对方并非某个心系产业发展的圈内人,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医保人。

受到吸引,《科创板日报》记者在第二天也准时旁听了整场直播,留意到该场分论坛的议题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主,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吸引了数千人的围观。

这就是目前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的缩影——

虽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但发展又超乎寻常地快速。从一只手也数得过来到一双手都不够,去年以来入局企业激增;也没有进口替代的故事,国产机器人手术量占比超八成,已经越过外资成为市场主流...

但是透过光环,对于这样一个刚起步就直接按下加速键的行业来说,往往也是准备不足的。政策还有待与产业形成更好的融合,面对仍不明朗的大环境,企业需要加速调整和适应。因此,这对包括企业、政策制定者、甚至还有投资人在内的参与各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预期,未来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注定会在曲折与摸索中前行,在确定性足够的同时,又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手术机器人医生”的偏爱

众所周知,医疗技术的进步可以让大众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医疗服务。而在智能外科的新时代,我们又能期待什么?

年1月6日,一位受重度骨关节炎困扰10余年的患者,接受了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台手术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助手—骨科手术机器人。这是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也是“中国制造”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在临床领域的首秀。

这台手术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进教授。从医37年,现在林进教授不仅仅是一位资深骨科专家,他还是“手术机器人医生”。

“现在几乎所有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我都会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就我所知,在国内,目前每一台手术都使用机器人的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林进教授这样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手术机器人医生”的由来。

能将手术机器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诊疗工作中,源于他对这种新兴医疗技术的肯定和看好。“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关节外科的发展可以说并没有经历什么特别大的根本性变化。但是,或许从骨科手术机器人介入之后,可能就会出现质的飞跃和颠覆性的变化,精准化手术将真正成为现实。”他说。

一个普遍的认识是,有机器人参与的手术精准化程度更高,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包括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以及更短的术后康复周期。

除了这些以外,林进教授同时认为,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还赋予了手术机器人更重要的意义。

“中国每年至少有上千万的晚期关节疾病患者需要等待关节置换手术,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严峻,这个数量还将激增。但关节外科医生的数量却十分短缺,大概只有6万人左右,加上顶尖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三甲,因此我们每年能完成的手术数量很难满足病人的需求。这样就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导致家庭和社会的照护成本不断增加。”他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在这个时候,手术机器人又能做什么?一方面,它被认为可以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迅速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前可能需要成百台手术的磨练,才有可能独立主刀进行该项手术。但有了机器人,具备了基本手术能力的年轻医生,只要通过7-10台手术的训练,也可以完成规范的、符合专家要求的手术。”

如此一来,一旦手术机器人可以下沉到二级或者二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就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压力,以及患者的就医难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常规手术病人,对于那些翻修、关节特殊畸形等复杂疑难病例,机器人也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通过预手术,在术前能够知道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手术可行性,以及疑难手术的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并且随着机器人的不断更新优化,其在这方面的特殊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出来。

事实上,在国投招商生命科学投资团队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肖治看来,也正是因为认同手术机器人的价值,是未来骨科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不管是一级还是二级,资本市场对此都不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