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我之整合医学观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28/5730287.html

怎么评价中医?关于中医药的贡献和发展,我曾说过四句话:1.在人类历史上,中医药学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强调和尊重。2.在世界医学领域,中医药学已发展成唯一跟现代医学(西医药学)并驾齐驱的第二大医学体系。3.过去和现在的临床实践不断证明,中医药解决了很多西医药解决不了的问题,显示其不可替代性。4.将来,中医药必将成为未来医学即整合医学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各种医学体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不断产生又不断消亡,唯有中医药学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体系,历经风雨不倒,且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华民族繁衍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我是一名西医,干了一辈子西医,当然知道西医重要,这辈子离不了。在每一天的临床工作中,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多,用其他办法帮助自己,有何不妥?有人问我,你是西医的专家,为何一直力挺中医。我说,中医不用挺,她自己已自觉地挺了几千年,我们需要的是学习。

即使是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当下,中医药依然以其显著疗效和独特魅力,在越来越多国家展现出经久不息的“中医热”。甚至在有些领域,中医药学走到了前面。比如,在我的消化病学专业,对于有些原因不明的顽固性腹泻,像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肠炎,西医药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手段,死亡率很高,直到近几年在国外兴起的用肠菌移植治疗法,才明显提升了疗效。而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医学典籍如《肘后方》《*帝内经》,即有记载“口服胎粪”等类似疗法。中医药将此叫做“因地制宜”。又比如,这次新冠肺炎,其实西医至今还未研制成功特效药或疫苗,在这种情况下,在武汉抗疫的中医学者,发现中医药可使部分病人从轻症向重症变化减少,这种同一种药对不同病人的疗效,中医药叫“因人制宜”。再比如,现代医学认为,多数人的生命力中午12点左右最强,夜里12点左右最弱。我年轻时当住院医生值夜班时就发现,半夜去世的病人更多。这是人体与自然界交流的规律,按照这种规律给人治病,可以收到更好效果。中医在几千年前就注意到这种规律,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与生命及治病有关,而且把这种现象叫“子午流注”,也就是“因时制宜”。

临床上,中医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比如,在我的专业,西医急腹症手术能解决急症救人性命,但好多病人术后肠胀气有时很难解决,吃药打针都不管用,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但好多病例用针灸就能搞定!当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有一位美国记者来华打前站,不巧突发阑尾炎,于是在北京做了手术。手术本身很成功,但术后肠胀气解决不了,那时国内医疗条件很差,后来就是用针灸给解决的。这位记者回国后写了一个长篇报道,在美反响很大,直接推动了针灸进入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

现代医学发展之路有些走偏了,用简单的研究方法研究复杂人体,有时会出现甚至导致问题。有时离“研究结果”越来越近,但离“治病救人”越来越远;基础医学研究越来越纠结于微观,由此“指导”的医学实践离整体越来越远。临床思维也出现类似问题,拿肝癌来讲,有些医生一见到病人,总想着他的肝,总想着他的肝上长的那个癌,把治疗重点放在肝这个独立的器官上。“癌症病人”本来应视为“得了癌症的这个人”,现在却成了“人得的那个癌”。于是乎,先重点在切除肿瘤,再重点切除长了肿瘤的器官,更重点连周边疑有病变的组织和淋巴都一并切除,最后是用放疗、化疗清杀潜藏在身体内看不见的肿瘤细胞,我们似乎只在杀癌,却没想更有效地救人。结果肿瘤是消除了,但病人却死亡了。有些情况下,对不能切除者不要切除,对不能勉强切除者不要勉强。其实有些病人不这样治可能还能多活几天。对这类病人,现代医学需要向中医药学习,用“带瘤生存”来帮助自己“纠偏”。以此为基础,中医西医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从整体出发、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