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机器人手术”这个名字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科普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所谓机器人手术,并不是机器人做手术,而是医生通过操控“机器人”的机械臂为患者做手术。
认识“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是一种通俗说法,医学上称其为“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是一种替代腹腔镜及胸腔镜的“主仆控制式”内镜显微手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主机控制系统、传输和支持系统,以及影像输出系统组成。外科医生通过操作主机控制系统驱动机械臂完成各种操作,如组织的游离、分割,血管的解剖、暴露,出血点的缝合、结扎,周围组织的牵拉,等等。传输和支持系统通过线路将主板信息输送到器械端,当机械臂“收到”主刀医生的“指令”后,会在规定的区域内,通过合适的手术器械,用最优的方法完成操作。影像输出系统是投射和处理手术区域图像的处理系统,可为手术医生提供清晰的3D手术视野。年,美国推出了第一代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因存在机械臂不灵活、图像不清晰等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经过10年的改良和创新,于年推出的第二代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有了质的飞跃,机械臂的操作范围更广,传输系统更完善,医生可以在不离开控制系统的情况下观察手术区域的画面。第三代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于年问世,增加了双主机控制台系统、模拟控制器,且允许应用一些外科热门成像技术,如荧光显影技术等。第四代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于年问世,其机械臂更加灵活,对主刀医生指令的判断和完成更加准确,3D高清成像技术的应用使手术画面更加真实,且可以进行远程视频观察和手术指导。
“机器人手术”,翻开胃肠微创外科新篇章
胃癌和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年全球约有万新增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我国每年新增确诊患者约90万人。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微创手术已成为胃癌和结直肠癌手术的发展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在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方面,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效果几乎没有差别;而在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微创手术具有明显优势。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的出现翻开了微创外科的新篇章,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1淋巴结清扫更彻底以胃癌手术为例,患者的预后与术中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密切相关。胃癌手术解剖层次复杂、局部血供丰富、淋巴结清扫困难,往往难以兼顾微创和淋巴结清扫两方面。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在胃癌淋巴结清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对胰腺上缘淋巴结、脾门淋巴结、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的清扫,不仅更彻底,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更小。2“保肛”更“擅长”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方面,保肛难度大、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不如意是困扰胃肠外科医生的难题。随着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但对于男性、肥胖、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无论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保肛难度均较大,且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更擅长在狭小的骨盆里做手术,对肛门括约肌和周围组织的损伤更小,“保肛”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恢复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