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脊柱类耗材国家集采开启采购超百万套,预计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界面新闻

记者

李科文

编辑

谢欣

9月7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国内外脊柱耗材行业企业于9月27日上午于天津开标。

这也是骨科领域的第二次国家集采,在年,国家医疗保障局组织开展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中,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元左右,平均降价82%。

文件显示,本次脊柱类耗材集采采购周期为3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已自行开展脊柱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且尚在采购协议期内的省份,可顺延执行本次集采结果。

文件显示,本次骨科脊柱类医用耗材产品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入路方式等组件产品系统进行采购,共分为14个产品系统类别,29个竞价单元,套系统。全国家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84万套,共涉及家申报企业。

14个产品系统类别竞价产品系统最高有效申报价(含伴随费、骨水泥除外)分别为:

在申报企业资格及相关要求方面,除常规要求外,还要求申报企业和医疗器械注册人(代理人)未被列入当前《全国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企业风险警示名单》,未被联合采购办公室列入当前“违规名单”。

当前,国内脊柱耗材行业的相关公司可分为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主要是美敦力(Mdtronic)、史赛克(Strykr)、强生(JohnsonJohnson)、捷迈(Zimmr)、施乐辉(SmithNphw)等跨国企业。这些品牌主要占据中国人工脊柱高医院市场,并整体占据国内骨科四成以上市场,影响力较大。

第二梯队中,主要是威高骨科、大博医疗、三友医疗、天津正天、富乐科技、凯利泰等本土企业。此类企业产品性价比高,医院市场,医院有相关应用。

对于本土企业而言,集采有利于其巩固甚至拓展市场份额,因此,它们在集采中的表现也是后续集采需要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