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
/11/02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在骨科的现状
osteoporosis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大于60岁老人已超过2亿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6.6%,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3.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高,主要患病人群为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已成为社会性疾病。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骨强度反应骨骼的两个重要方面就是骨矿密度和骨质量。WHO标准,50岁的男性人群中髋部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3-6%,而相应的女性的发生率为13-18%.60-69岁人群患病率为23%。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47.2%。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把骨质疏松症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放于同样位置。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严重腰背痛,髋膝痛。进而平衡性下降,最终导致跌倒。而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颈、粗隆间骨折),腕部桡骨远端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病理性骨折的一种。所以目前骨科医生不仅需要做出一台漂亮的外科手术,同时需要
诊断:
目前骨科对骨质疏松诊断只要靠对骨矿密度(骨密度)的检查,即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下表)。实验室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血钙、血磷,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PTH(甲状旁腺激素)、CT(降钙素);成骨代谢产物:BGP(血清骨钙素)、P1N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破骨代谢产物CTX(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规范化、精准治疗方案:
钙剂及维生素D为基础用药。需要另加一种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药物或者促进成骨细胞功能药物。若CTX升高,说明患者处于高分解状态,应用抑制破骨细胞药物(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等)。若P1NP下降,说明患者处于低成骨状态,需应用促进成骨细胞功能药物(维生素K2、复奥泰等)。若两者均正常,以促成骨治疗为主。诊断T值正常T值≥-1.0骨量低下-2.5<T值<-1.0骨质疏松T值≤-2.5
正常骨质
骨质疏松骨质
-END-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