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琼阴文超李曼张兰
医院麻醉科,成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42(04):-.
DOI:10./cma.j.cn-?
ORIGINALARTICLES
本研究通过分析IVC?RVI与应用驱血带前后每搏变异度(SVV)的关系,评估IVC?RVI预测使用驱血带所引起CR的效能,为临床预测驱血所引起容量变化提供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年10月—年7月间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需行膝关节镜择期手术患者,且术中需要应用驱血带;②年龄≥18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①ASA分级≥Ⅲ级;②术前合并贫血、严重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下肢静脉血栓等;③合并严重心、肝、肺等系统性疾病;④术前进行过容量治疗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以SVV[(驱血后SV-驱血前SV)/驱血前SV×%]≥15%作为评价CR金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有容量反应性(CR)组和无容量反应性(NCR)组。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按照4∶2∶1的补液原则(第1个10kg按4ml·kg?1·h?1,第2个10kg按2ml·kg?1·h?1,以后按1ml·kg?1·h?1)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液。采用麻醉监测仪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SpO2、PETCO2。麻醉诱导:咪达唑仑注射液0.03mg/kg、舒芬太尼注射液0.3μg/kg、丙泊酚注射液2mg/kg、罗库溴铵注射液1mg/kg,顺序静脉推注。待吞咽反射消失,肌肉足够松弛后行喉罩置入,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麻醉维持:七氟醚1%~2%,丙泊酚注射液2~3mg·kg?1·h?1、瑞芬太尼注射液5~25μg·kg?1·h?1,持续泵注。
1.3 驱血带使用方法
麻醉效果确切后,抬高患肢,将无菌驱血带(cm×10cm×0.15cm)自足部向近心端缠绕,至大腿根部后固定,使用自动气压止血带(ATS?Ⅲ型,杭州迈迪克仪器有限公司)进行加压驱血,参数设置如下:充气压力(kPa)值=下肢肢体周径(cm),充气压力上限为50kPa。
1.4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驱血前IVC?RVI和驱血前后的心率、MAP、SV。
IVC?RVI的测量:麻醉效果确切后,设定机械通气PEEP压力为5cmH2O,将超声探头置于剑突下,识别右心室和右心房后,找到下腔静脉汇入影像,随后向下移动探头,找到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在其汇入点下方2cm处,测量吸气末下腔静脉直径(吸气末IVC)与呼气末下腔静脉直径(呼气末IVC)(图1),IVC?RVI=(吸气末IVC-呼气末IVC)/吸气末IVC×%,测量3次取均值。
心率、MAP的测量:记录麻醉监护仪上所示数值,分别于驱血前后即刻重复测量。
SV的测定:将心脏超声探头(2~5MHz,深圳华声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置于胸骨旁长轴,缓慢移动探头,找到心尖四腔心平面,调整探头,使主动脉口下方血流方向尽量与取样线平行,获取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图像,以SV=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π(直径/2)2计算VTI数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分别于驱血前后即刻重复测量。再以SVV=(驱血后SV-驱血前SV)/驱血前SV×%计算SVV数值。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所有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24~58岁,平均(40±9)岁。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ASA分级、体重、BMI、补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驱血前,两组患者心率、MA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驱血后,两组患者心率、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驱血后SV高于驱血前,且CR组高于NCR组(P0.05)。并且,CR组患者IVC?RVI高于NCR组(P0.05)。见表1。
2.3 IVC?RVI与SVV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VC?RVI与SVV呈正相关关系(r=0.,P0.05)。见图2。
2.4 IVC?RVI预测CR的ROC曲线
IVC?RVI预测CR的AUC为0.(95%CI=0.~0.,P0.05)。IVC?RVI预测切点为17.3%,预测敏感度79.2%,特异性86.5%。见图3。
3讨论
本研究首先比较了两组患者驱血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应用驱血带驱血前后,两组患者SV均发生明显改变,这说明驱血带驱血会对患者前负荷造成影响,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同时也发现,CR组患者IVC?RVI高于NCR组,这说明容量反应性较大的患者,其驱血前IVC?RVI也较高。为了进一步验证IVC?RVI与SVV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VC?RVI与SVV呈正相关关系,提示SVV与VIVC的相关程度较大。为进一步探讨IVC?RVI对于驱血带引起CR的预测价值,本研究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IVC?RVI预测容量变化的AUC为0.,说明预测的精准性较高。这一结果与樊又嘉和董榕的报道一致。经过分析ROC曲线得出:当Youden指数最大值时,IVC?RVI所对应的值为17.3%。以IVC?RVI=17.3%作为驱血带引起的容量变化切点,具有较好的预测敏感度(79.2%)和特异性(86.5%)。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登录我刊投稿系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