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肠息肉切除后需定期复查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上饶日报


  广信区47岁的刘先生在体检中发现有肠息肉,医生嘱咐他要择期切掉并定期复查,但由于没有什么症状,他慢慢忘掉了这件事。直到他偶然看到“肠息肉可能会癌变”的文章,才想起来去复查,结果发现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中十分常见。那么,发现肠息肉是不是一定要切除?


  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


  医院肿瘤二科主任吕宇介绍,大肠息肉泛指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80%-95%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但也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


  肠息肉大致分为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两类。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有一天会癌变,如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约为23%;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为30%-70%。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并不代表一定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吕宇主任介绍,肠息肉一般50岁以后高发,但30多岁的人也有不少会长息肉,尤其是有家族史或者是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者。而且肠息肉基本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做胃肠镜检查,才能知道有没有长息肉。因此,如果年龄在35岁-40岁,还没有做过肠镜,不管有没有症状,建议尽快做一次肠镜。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吕宇主任介绍,实际上,对于较小的、数目也较少的肠息肉,肠镜检查的时候,一般都会顺便切除。当然,也会留取一点组织,以便进行病理分析明确性质,进而确定是否需要复查、复查的时间间隔等。而对于一些较大的、数目较多的,为了保险起见,一般要先做病理,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


  至于肠息肉到底切不切,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是炎症性息肉等所谓“好”息肉,也可以不处理,进行药物治疗,炎症好了大部分会自行消除;但一般建议在检查时顺便切掉为好。


  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按照大小和病人情况,需要择期内镜下切除。需要注意的是,择期是短期内有空安排将其切除,而不是一直拖延1年、2年甚至好几年,然后把它忘了。如果息肉有癌变可能或者已经癌变,那就需要马上治疗。至于是肠镜下切除还是外科手术切除,则需要医生评估。


  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切掉了肠息肉,也并非万事大吉。由于一次肠镜,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比如肠道准备不好、医师经验、设备等的影响),有一些小的“漏网之鱼”。另外,可能上次切除不彻底,留有残基,也有可能“枯树发新芽”。因此,切除后,同样要遵医嘱并进行定期复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