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科普术后康复做与不做,好了或者残 [复制链接]

1#

骨折、韧带撕裂、肌肉损伤怎么办?——做手术。

但是您知道吗?

成功治愈=50%手术+50%康复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专业人员认识到手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康复不等于休息、按摩、理疗,单纯的休养会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恢复差强人意,甚至需要再次手术。

因此,成功的手术之后,离不开正确的康复训练。

人体的骨骼、韧带、神经、肌肉结构精细、复杂,多个器官、组织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手术是对损伤部位进行解剖上的修复,修复之后,需要进行功能性的专业训练,必须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的指导、监督或帮助下主动完成一系列的训练,治疗师会根据患者不同阶段情况,决定不同的运动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频率。因此,康复训练不能过早、过量甚至使用暴力活动患肢。

很多人都认为康复可有可无,但是临床研究显示:康复医学在治疗某些疾病上,发挥着弥足轻重的作用。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快速康复外科之父”——HenrikKehlet教授最早提出了ERAS(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概念,这一理念经过深入发展,采用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各项优化措施,可以使术后患者快速康复。

因此术后需要进行专门的康复治疗,可以有的放矢地为患者进行系统训练。包括进行运动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使用支具、日常生活指导等多方面的综合康复。

术后康复治疗就以我们最常见的骨科康复来探讨。

骨科康复是康复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各类骨科疾病、创伤的保守治疗以及术前、术后处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骨科术后康复一体化”的概念,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康复医学和骨科学的密切关系,也揭示出了骨科康复良性发展的立足之本。

骨科与康复科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的骨科治疗和骨科康复的发展很不平衡,骨科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手术的发展与国外水平相当,但病人的疗效和国外有很大差距。

原因是什么?

许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原因就是骨科术后康复没有很好开展起来,重治疗、轻康复,不够重视术后康复的必要性。其实,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

从前在针对踝关节的治疗中,没有康复人员的指导和很好的康复计划,有些骨科医生为了患者安全考虑,宁可让病人固定石膏的时间长一点。但这点会导致病人术后恢复的时间较长,造成关节粘连和本体感觉的缺失,为后续的康复带来一些困难。

近年来,康复医学科迅速发展,康复条件越来越完善,康复科医生与骨科医生密切合作,做了很多康复方案,患者便可以选择更加合理、先进的康复手段,尽早康复并回归社会,减少术后并发症。

同样的损伤,但个体的差异很大

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哪怕是同样的损伤。

医院教授提到过,根据患者的病情,患者的性格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来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对于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对医学知识匮乏的患者,要给与一个稳妥的康复方案;对于依从性好的患者,可以给予比较激进的、宽松的康复环境。康复科医生要了解不同个体的差异,进行因人施教,因病施教,给患者一个人性化的训练方式。

康复介入一定要尽早,只要患者病情许可,便可开始康复介入,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踝关节功能,减轻残疾,预防复发,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降低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骨科哪些情况需要康复治疗?

“骨科术后康复一体化”,对康复如是,骨科亦如是,因此,若要回答“骨科哪些情况需要康复治疗?”答案其实很简单!

所有情况!

骨科疾病及创伤保守治疗中的康复

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大多有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特点,康复的介入除了有助于缓解急性期疼痛,对延缓病程、改善远期转归更是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各类意外导致的骨骼、关节、肌肉、肌腱、血管、脊髓、神经等组织损伤后,无论是否制动,都势必会出现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组织修复以及重获功能。

骨科康复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1骨科疾病及创伤保守治疗中的康复

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大多有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特点,康复的介入除了有助于缓解急性期疼痛,对延缓病程、改善远期转归更是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各类意外导致的骨骼、关节、肌肉、肌腱、血管、脊髓、神经等组织损伤后,无论是否制动,都势必会出现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组织修复以及重获功能。

2骨科围手术期康复

与保守治疗中的骨科康复相比,骨科围手术期康复似乎更体现出了康复的价值。在骨折复位内固定、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各类骨科手术日臻完美的同时,手术医师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外科学》中也明确写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康复治疗”。而对于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择期或限期手术而言,骨科康复绝不仅仅指术后的各种康复训练,术前康复介入对术后的整体功能恢复也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你还以为骨科康复只是“烤烤电”,那么你就out了!

声、光、电、热、力、水、冷、磁等多种物理因子都可以应用于骨科疾病的康复治疗,冲击波在这几年也成为骨科康复理疗中的新宠,运动疗法更是各类骨科伤病必不可少的治疗项目之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台湾的康复科如何应用这些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吧!

视频来源:YouTube人体实验室

康复治疗需要注意的9大点,做不好效果差还易受伤

1.摒弃“养病”的想法,树立“早期康复”正确观念

一旦出现任何骨科问题,老百姓的脑海中多半会涌现出一句老话——伤筋动骨一百天。如果因此而在一百天内躺在床上不动,那就绝对是误读了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对于人的骨骼、关节、肌肉、韧带、肌腱等运动系统来说,良好的功能来自于适当的功能练习。过度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伤病肢体的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压疮、深静脉血栓、静脉炎、本体感觉(人对肢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感觉能力)下降、协调性下降、肢体功能持续下降等等不良后果。

而且,肢体功能的缺失和衰退是从伤病发生后马上开始的,因此必须把握早期良好的治疗时机,在各项功能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出现减退时就进行练习和治疗,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做到“早期康复,早期受益”。

2.康复治疗方案个体化

各种移动终端新媒体及书本提供给大家的康复治疗方案中的方法及数据都是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的,具体使用中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及伤病和手术情况的不同,在专业医生指导的下开始和完成练习。

3.练习中疼痛和肿胀的控制

某些功能练习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疼痛。只要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消失,或者消退到练习开始前的水平,就说明此功能练习是安全的,可以耐受。

但如果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或者持续很久不能消退,则须马上停止练习并且及时就医。与此同时,关节及肢体的肿胀通常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程度不随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就是正常的反应和现象。

直到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伤病局部不再有新的刺激后,肿胀才会逐渐消退到和健侧接近。肿胀突然加重时应该马上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如果长时间不能缓解亦须及时就医。

4.肌力练习的疲劳

一般性的肌力练习都要求每次集中练习到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完成每一项或每次练习后充分休息2-3小时再进行下一次练习。练习中还要注意集中精神,专注于动作及肌肉收缩的感觉,这样即可以确保练习完成的质量,使更多肌纤维参与运动达到最佳练习效果,同时也避免了注意力分散造成的危险。

5.关节活动范围

伤病或手术后早期的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每日练习时应力求角度有所改善(某些手术对活动范围练习有特殊要求,应按照专业医生及指定康复计划的要求进行),同时必须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冒进,更不能以反复活动的方式进行练习来提高活动度和灵活性,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关节肿胀、积液甚至骨化性肌炎等不良后果。

6.冰敷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或伤病肢体长时间负荷运动(如站立、行走、持物、负重等)后最好立即冰敷15—20分钟左右。如果关节或肢体肿、痛、发热明显,可以增加冰敷频率,甚至可以每1-2小时就冰敷1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水平,减轻疼痛、水肿,抑制局部炎症反应。

7.遗忘

在康复的适当时候要学会“遗忘”。当功能基本恢复后,不要过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