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医疗新基建踏浪而来,撬动 [复制链接]

1#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方证券,刘恩阳)

一、“十四五”医疗新基建定调,规划、资金、订单逐渐打通

国内进入十四五规划以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便遇到了新冠疫情的挑战。尽管经过前期的规划建设,国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但新冠疫情的突发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突发急性传染病、慢性病、老龄化等负担仍然较重,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仍在路上。“十四五”规划期间将聚焦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深化医疗服务卫生体系改革成果,“医疗新基建”基本定调。

医疗新基建是必然趋势,国内大有可为。疫情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公共卫生体系亟待完善,重大疫情防治能力有待加强,医防协同不充分、平急结合不紧密,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等。国内医疗资源仍需要补充,公共卫生诊疗等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从供给总量来看,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但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6.4%,同期OECD统计的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10%以上。

从人均ICU床位数来看,中国ICU床位占人口比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得出,国内实际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数约5张。根据世界重症与危重病医学会联盟数据,加拿大和德国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分别高达13.5和24.6张。此外,国内医护编制不足,国内ICU医师人数与床位数比例为3:1,刚达到《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最低要求,与美国比存在显著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区域配置不均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基层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截至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超过万家,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家,医院只有家,占比仅为0.3%,却提供了占全国34.2%的床位与26.3%的诊疗人次,不均衡问题显著。

1.1、医疗新基建将是“十四五”期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旋律

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共同编制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落实《“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实施方案规划了4大类、15小类工程建设,并给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根据建设方案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仅中央预算投入就将超过亿元,空间广阔。

实际建设投入过程中,所需资金一般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渠道组成。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事权划分原则,对各地方项目实行差别化补助,一般占整体项目投入10%左右,剩余将由地方补齐,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估计超过亿元,医院自有资金,医疗新基建空间进一步打开。

除了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年11月3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方案(-年)》,明确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方案提出到年,全国至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基础。

此外,年7月20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版)等3项服务能力标准,即《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版)》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做了具体分工,明确考核内容和标准,服务能力标准不断升级,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2、资金来源充沛,保障新基建建设

医疗新基建规模大、对应资金需求必然巨大,“中央+地方”资金来源充沛,保障基建建设。一般情况下,医院建设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投入、地方财政支出、医院自筹资金。受疫情影响、医院近两年诊疗量有所下滑,自筹资金比例或有所降低,预计本轮医疗新基建以“中央+地方”投入为主。抗疫支出可控,后续资金重点或将转向医疗新基建,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防控、疫苗、检测等抗疫支出,均由财政和医保基金买单,从整体金额来看、相对于目前财政收入和医保基金结余来看,仍处于可负担范围内,-年连续三年医保收入复合增速大于支出增速,医保基金结余增速也高于整体支出增速,截至年底,我国医保基金总结余3.6万亿元,处于历史高位。后续财政重点尤其是地方财政将转向医疗新基建投入中。

从国家投入来看,年中央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为.9亿元,呈逐年提升趋势。年,中央已提前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5亿元,按照之前两年提前下达占全年下达比例估计,年全年预计下达亿元,同比+8.08%,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从地方投入来看,年以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发行医疗卫生专项债券投入医疗新基建,年初以来广东、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市陆续发布高额专项债支持相关医疗卫生项目建设。

另外,在稳增长趋势下,年以来专项债发布攀升,此前财政部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提前批一般债额度也一并下达。按照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年可提前下达的专项债最高额度为2.19万亿元,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的专项债额度可能会高于年的3.65万亿元。同时,为了加强疫情冲击下的医疗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相关的专项债规模也持续处于高位,为医疗新基建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一般情况下,专项债资金是医疗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前置指标,资金到位后开始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一般持续2-3年。-年以来相关专项债发行一直处于高位,年至今医疗卫生专项债项目已达到个、金额高达亿元,超过和年全年水平,为后续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地方财政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发行医疗卫生相关PPP项目,进一步补充了相关资金来源。以广东省为例,年广东省已纳入全国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管理库的项目个,总投资额达4亿元,其中医疗卫生项目大概有11个。

1.3、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订单显现,相关人才培养也在路上

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后,医疗新基建建设如火如荼,年新冠疫情加速了其建设进度。资金到位后,从整体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周期来看,土建工程往往是执行过程中的第一步,从中国建筑披露的房建工程新签合同额来看,年开始医疗卫生设施类订单持续增长,年全年医疗建筑类新签合同额达到亿元,同比+64%。

从资金-在建工程-完工-医疗设施传导链来看,国内在建医疗工程完工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年中国在建医疗工程完工量为个,同比+82.38%。根据奥维云网地产大数据监测预测,年预计拟在建医疗工程完工项目数量超过个,同比+31.8%。从医疗机构数量来看,截至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09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个。其中,医院增速更快,医院增长提速,医院数量达到3.2千个,同比增长超过10%。

另一方面,相关医护人员和人才培养是医疗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达到万人,同比+6.3%,近几年呈持续增长趋势,人员配置日益完善,但仍有不足。年5月,柳叶刀杂志发布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医疗卫生工作者人数仍然严重短缺,以全民健康覆盖UHC指标来看,国内差距仍然较大,人员工作效率、护/医比例、学历层次、基层医护人员数量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同时,十四五期间国内将积极推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切实建设用实人才平台、实施人才项目、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医疗新基建撬动产业链空间不断打开

从投资角度来看,医疗新医院、老院扩改建、基层卫生机构改扩建等。医院建设项目不同于一般公共建筑项目,除了传统的大楼建设规划设计、土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费中还包括了医疗净化工程、医用气体工程、物流传输工程、磁屏蔽防辐射工程、标识系统、门诊排队叫号系统、护理呼应信号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婴儿防盗系统等十余个医疗专业的单位工程费;机电安装工程增加了视频示教、应急响应、医院后勤数字化管理集成平台等二十余个系统的单位工程费;还增加了手术室、ICU、消毒供应中心、动物及中心实验室、太平间、医疗垃圾处理函、污水处理站等医疗功能建筑的工程费用。

从上文可以得出,国内土建环节的订单已经初步显现,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后续将逐步带动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相关需求增长,产业链空间将不断打开。

2.1、医疗专项工程:医院,景气度攀升

医疗专项工程包括医用气体安装工程、污水处理安装工程、净化工程、实验室固定家具、灯塔床设备、纯水系统、防辐射安装等相关工程,是医院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在土建工程、装修装饰工程之后,涉及项目金额较大,一般通过项目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厂商。以净化工程为例,医院净化系统主要利用洁净技术取代传统的紫外线、抗生素等消毒方法,实现对沉降菌浓度、浮游菌浓度、含尘浓度、压差、风速和风量、温度、相对湿度等主要指标的全程定量化过程控制,取代了之前依靠消毒液、紫外线灯等传统方式来控制院内感染,维持医疗空间持续、稳定的洁净度,医院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医疗净化系统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手术室、ICU、消毒供应中心、医学实验室、生殖助孕中心、层流病房、静配中心、负压隔离病房等,并根据不用应用场景设定不用的洁净度等级,其中涉及多个控制指标,包括洁净度、细菌浓度、静压差、气流控制、温湿度控制、新风量、排风处理、噪声指标、医用气体等,对技术创新、设计服务、项目实施等要求高,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竞争壁垒。

从市场规模来看,以医疗净化系统中占比最高和最活跃的两个科室洁净手术部、ICU为例,医院中所需的洁净手术室和ICU市场规模达到.7亿元,需求较为稳定。同时,存量洁净手术室工程存在改建需求,医院建设中存在设计、验收等不符合标准的地方,根据测算,预计-年每年洁净手术室改建市场规模为53亿元,空间更为广阔。

年以来,卫健委医院要设“感染病区”作为辅助,但现有医疗体系缺少重大传染病疫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场所和设施,如负压病房、疑似传染患者隔离室、观察严重短缺等。而从医疗净化行业内主要竞争企业中标情况来看,医疗净化项目遍及全国各省市,但以东部、南部、中部的部分省份居多,其中安徽、湖北、广东、江苏、云南、山东、浙江7个省份合计占比达到57.2%,区域分布严重不均。新冠疫情也充分暴露了相关问题,医疗专业工程建设处于加速环节。同时,医疗新基建以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为宗旨,医院和老院扩改建对医疗净化系统的需求更为旺盛,相关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2.2、医疗器械:受益于医疗质量提升,全面加速放量

目前国内医疗机构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增加卫生资源的供应,医疗机构项目完成后必然需要配置相关的医疗设备及器械产品,带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加速放量。一方面,从医院来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需要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医院端的设备需求更大,对于基本的监护设备、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等需求旺盛,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

此外,医院建设为医疗设备采购带来新的需求增量。年7月13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医院装备配置指南》,明确装备配置主要包括:基本医疗装置、部分必要的非要装备,包括车载CT、心电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中心监护系统、心电图机、无创呼吸机、除颤监护仪等76种医疗设备,并做好相关医用耗材的储备。此前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要求,每个省至少准备2-3家医院,人口规模超过万的城市至少设置张床位的医院,全国大批医院正在建设路上。

另一方面,国内人均医疗设备保有量仍然较低,尤其是基层医疗设备配置严重不足。年,日本、美国每百万人MR保有量分别约为55.2台和40.4台,同期国内仅有9.7台。年中国每百万人CT保有量约为18.2台,仅为美国每百万人CT保有量的约三分之一,而PET-CT保有量更低,年中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仅为0.61台,远不及发达国家水平,同期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分别为5.73台/3.70台/2.86台,仍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前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和服务能力标准不够明确,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年7月20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版)等3项服务能力标准,即《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版)》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版)》,进一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做了具体分工,明确考核内容和标准,并对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的配置提出了最低要求。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众多,有望带动相关医疗设备产业链需求。

例如,《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版)》提出,C档配备与诊疗科目相应和出诊所需的相应设备,包括诊疗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出诊箱、急救箱,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等医疗设备;B档符合C并配备观片车、治疗推车、清创缝合包、针灸器具、火罐、供养设备等;A档符合B并配备血分析仪、自动生化仪、康复设备、理疗设备、AED等。乡镇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的设备外,须配备中医药服务设备、DR、彩超、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胃镜或CT等设备。

2.3、医疗信息化:智慧药房助力诊疗水平全面提升

近年来国家推动建设“医院”,医院内部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成为重要环节。医院信息系统(HIS)广泛发展和应用,医院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样在设备端相关医疗物资智能化设备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如智能化药房、智能化静配中心、智能化药品耗材管理设备等,医院整体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医疗卫生机构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对智慧药房相关产品的需求。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医院建设的通知》,提出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要创新发展医院、医院,最终实现建设医院,应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配药发药、内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

医院智慧药房渗透率较低,截至年末我国门诊药房自动化设备的渗透率整体约为20.00%,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医院主要医院,主医院,医院级别渗透上仍有较大空间。受益于医疗新基建,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将快速提升,结合不断提高的智能化药房渗透率,医院智慧药房潜在空间巨大。随着医改政策不断落地,医疗机构更加追求以精益化运营为目标,以信息化和自动化为手段,实现整个医疗系统全闭环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药房是重要的实现手段,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同时,医医院建设,医院之中,医院对智慧药房需求最为刚性,且客单价最高,有利于智慧药房空间持续增长。

三、重点企业分析

“十四五”期间医疗新基建将会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主旋律,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前期中央+地方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从整个建设环节来看,国内土建环节的订单已经初步显现,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后续将逐步带动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相关需求增长,产业链空间将不断打开。建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